近日,百度启动了一次针对移动互联网布局的组织架构调整。内部邮件宣布自2013年6月7日起组建 “前向收费业务群组”以及“搜索业务群组”,两个项目分别由副总裁王湛和向海龙负责。这也是百度自2011年高管轮岗以来的又一次组织架构调整。
而在此前的一个月内,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巨头们打响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圈地战。短短十几天内,互联网界就发生了3起数亿美元的并购案,主角都是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巨头们。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场圈地运动中,本应成为主角的百度却频频友情客串成为了“背景帝”。百度的“被动”和“保守”和阿里巴巴进攻式圈地形成强烈反差,百度在移动端布局落后的言论不胫而走。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百度在移动端的布局比阿里巴巴更领先,而当前无论是腾讯、百度还是阿里,都还处于移动端的布局阶段,真正的变现阶段远未到来,现在谈论成败为时尚早。
调整目标
寻找新业务方向和盈利空间
“前向收费业务群组”是百度此次架构调整中的一部分,也是全新的业务组。根据邮件显示,这一业务群组设立的目的是为适应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行为变化,抓住和培养未来的市场需求,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模式。
而其核心的搜索业务,在这次调整中也有所动作。将原有的网页搜索部、网页搜索产品市场部、商业运营体系和销售体系重组成一个独立的搜索业务群组。旨在加强产品之间的融合,降低跨部门沟通成本,提升协同效应。
“百度架构调整符合大企业内部调整的一贯规律。”速途研究院执行院长丁道师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此前的腾讯调整为7个事业群、阿里巴巴调整为25个事业部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管理效率,为企业下一步战略部署打基础。
互联网分析人士贾敬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百度此次架构调整,将搜索业务群组独立开来,重要的原因是搜索业务已经遭遇瓶颈,增长乏力已是不争的事实。组建前向收费业务群组,是发力多元化战略的一大举措,也是百度在寻求流量变现方面的一次探索。
但是,他也表示了担忧,“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百度的执行力。这些年,外界感觉百度在执行力方面越来越差,这是其最大的软肋。”
在人事调整方面,根据邮件内容可以看到,此前负责销售业务的百度副总裁王湛将全面负责“前向收费业务”。他曾是凤巢推广系统的功臣,在推进百度的商业模式创新上有过贡献,这一次是承担起了对新业务、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任务。
搜索业务群组由副总裁向海龙任总经理,副总裁范丽任副总经理。向海龙此前负责的百度商业运营体系扩大到网页搜索部、网页搜索产品市场部、商业运营体系、销售体系等几大核心体系,其掌控的“搜索业务群组”已成百度内部的超级大部门,掌控着百度超过90%以上的营收。
这也是百度近一年来的第二次调整,去年10月百度刚刚进行过一次架构调整,将地图部门升级为LBS部门。如此调整后,百度将形成相对明晰的业务体系:拥有搜索和前向收费两大业务群组,移动云、LBS、国际三个事业部,以及旗下两家独立子公司。
此次调整百度将搜索独立出来,背后体现出百度新思路:在以搜索为核心的业务体系中,面对产业格局变化带来的盈利增长压力,在继续深耕传统搜索业务的同时,寻找新的业务方向和盈利增长空间。
丁道师认为,百度想布局互联网全产业链,由搜索出发,到视频、电商、游戏、新闻、音乐、移动互联网等,这次的架构调整只是开始。未来百度会学习阿里巴巴,不断地划分事业部。
但贾敬华则认为,“从架构调整上,难以看到百度多元化战略的前景。在其他业务的扩张方面,百度是弱势的。比如电商业务,百度至今没有成功,反而是屡屡失败。在移动互联网业务方面,百度的表现也是相当平淡。”
收购传闻
多原因导致百度屡成“背景帝”
关于百度的移动端布局,业内持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百度已在移动端落后,另一种则认为百度在移动端的投资布局中属于保守型,但已悄然卡位,只是不怎么引人关注。
之所以会有如此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过去互联网巨头 “划江而治”的领土分割思想已改变。随着各自的业务版图越摊越大,交叉竞争也越来越密集,互联网巨头们频频用并购的手段来扩充他们未来的事业版图。
以阿里巴巴为例,马云在近期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移动布局——以5.86亿美元投资入股新浪微博,2.94亿美元入股高德软件,而期间还传出阿里巴巴增资UCWEB的声音。对于时下手握50亿美元现金的阿里巴巴,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内的布局正在持续加速中,唯一的疑问只有“下一个阿里入局的企业是谁”。
在以上的收购中,百度也不止一次卷入“收购传闻”中,却又一次次与收购标的“擦肩而过”。百度为何会频频成为“绯闻主角”?联想集团科技种子基金投资经理蒋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收购公司自己爆出传闻,故意抬高价格外,很多情况下,大家都觉得百度应该收购。”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研究公司RedTech的分析师迈克尔·克兰德宁,他认为目前在移动搜索领域UC浏览器应该是最后一个值得收购的公司。“从理论上讲,如果百度收购UC,那么它在同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竞争中将获得更多优势。
克兰德宁称,“百度至少应该拿出一笔体面的投资来入股UC。”百度收购(或者控股)优视科技是科技界开年第一大戏,但UC似乎并不对百度投资感兴趣。董事长俞永福称,“UC的战略是独立发展。”
此外,5月9日,“搜狐旗下搜狗正寻求出售,目前百度、360、腾讯均在竞购”的传闻震动中国互联网界,百度也牵扯其中。在丁道师看来,“搜狐旗下公司搜狗欲出售”是一则低级的假新闻,造谣者可能别有用心。一般来说企业出售旗下业务,无非基于两种情况,第一是企业缺钱;第二是旗下业务失去了增值空间,而搜狗不符合任何一种情况。
易观智库分析师尹晶雪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纵观这些年百度的一些收购,都有战略思维在里面,收购思想是抓流量的入口,以搜索为核心,盈利模式就是倒流量。之前百度确实想做大移动端浏览器,但意愿不是特别强烈。
她表示,UCweb、高德这些应用都做得很早,用户积累多,而且已经占据市场份额,阿里收购了高德已经拥有相对成熟的应用。相比而言,百度的地图和浏览器起步非常晚。但百度的整合能力很强,他整合了合作伙伴的数据,比如在美食、医疗等方面,超过了高德地图。生活服务是另一个流量入口,百度挖掘深度数据把嘀嘀打车等热门应用整合到自己的开发平台上。
移动布局
谨慎保守 百度缺少标志性产品
资料显示,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阿里巴巴已集中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投资了十几个项目,其中包括新浪微博、高德地图等,主要围绕移动社交、平台入口、开发者数据、O2O应用、地图等领域的移动互联产品布局。目前,淘宝的手机客户端已成为微博、微信之外,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入口之一。
贾敬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阿里巴巴移动互联网的布局是依托电商优势,将投资对象纳入自己的生态体系,未来可实现精准用户服务传递,其布局主要指向电商和大数据。而此前投资的新浪微博,阿里巴巴则将在账户互通、数据交换、在线支付、网络营销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未来会与新浪微博在精准营销、社交电商方面实现商业化运作。
纵观阿里巴巴的移动端布局,其版图和背后的商业逻辑逐渐清晰,以电子商务为核心打造生态系统,在阿里巴巴打造的大平台上为之提供商家、信用、支付等基础工具。
与阿里巴巴进攻型布局策略相比,百度与腾讯皆显得谨慎得多。贾敬华指出,“腾讯目前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去年走的是辅助PC的产品策略。在微信火爆后,腾讯尝试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化,即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变现。今年,腾讯将微信商业化的重点放在游戏上,一旦成功,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化进程会加快。”
蒋文则认为,从投资角度来看,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阿里巴巴是进攻型布局,选定几个领域快速收购,而腾讯则是攻守兼备型,毕竟其手上已有了微信这张船票,从而显得更从容和霸气。
正因为阿里的进攻圈地和腾讯从容霸气,使得百度更显得“被动”和“寂静”,甚至有人认为百度在移动端落伍了。不过贾敬华反倒觉得百度在移动端的布局比阿里巴巴更领先。“百度目前在用中间页和客户端谋求突破,试图占据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凭借搜索、旅游、输入法、视频等布局,精确分析用户的数据,走大数据模式,其在移动互联网的版图也逐渐变大。”
在过去的两年里,百度在移动互联投资或收购过的公司包括去哪儿网、创新工场旗下图片应用工具魔图精灵(已更名为百度魔图)、刷机工具卓大师、视频PPS等。目前,百度已有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涉及中间页、应用市场、搜索、浏览器、输入法、云存储等各个领域,其中包括百度手机地图、百度搜索、百度手机浏览器、百度手机输入法、百度音乐、百度通讯录、百度网盘及百度云智能终端平台等。
纵观百度在移动端的布局,虽然产品众多,且领域广泛,但并没有像腾讯的微信、阿里投资的高德、新浪微博那种标志性产品。对此,蒋文认为,这是由于其保守投资风格决定的,百度是在按照垂直搜索的方向在不同领域做流量变现。
近日,百度通过收购PPS整合旗下爱奇艺,成为继优酷收购土豆整合后的又一强强联合,并晋升为国内视频行业第二把交椅。值得注意的是,接近爱奇艺人士透露,百度即将推出视频与搜索结合的大数据广告产品,即一种广告模式,或为百度带来变现的能力。
从投资路线来看,百度试图卡位移动互联网渠道、入口和基础工具,而这些正是互联网巨头争抢的领域。蒋文认为,百度未来还是会继续关注在平台入口以及垂直领域中间页方面的投资布局。“下一步,百度有可能会收购电商或者电商聚合网站,准确地说,电商是指O2O模式的企业,还有一个领域就是手游,这是百度目前缺少的领域。”贾敬华表示,无论是腾讯,百度,或是阿里,移动互联网还未到变现的那一刻,都还在布局和抢资源,处在摸索阶段。
毫无疑问,就整个产业而言,各大企业不过是一只腿迈进了移动互联网领域,未来谁胜谁败,现在还言之尚早。腾讯CEO马化腾曾讲过,腾讯现在也只是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站票,而非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