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建站常识
 域名常识
域名解析问题集锦
域名基础知识概述
域名dns问题集锦
国内域名转入业务问题集锦
 空间常识
虚拟主机产品说明书
FTP上传注意事项
ftp操作常识问题集锦
网站无法上传怎么办?
 邮局常识
什么是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邮箱与免费邮箱的区别,企业邮箱的优点?
什么是SMTP?
什么是POP3?
 建站常识
企业如何建好网络营销
三种类型企业网站的作用
如何推广B2C独立网店
做网站快速成功的九个步骤
 SEO 知识
什么是SEO?
什么是SPAM?
SEO和SPAM有什么区别?
影响SEO的几点常识

"云计算"的魅力,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返回前页
云计算”时代将取代PC时代的趋势已然明朗。在激烈的角逐中,Google暂时领跑,而其他巨头正迎头赶上  

  黄君贤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四年级的学生。去年8月,他和同学做了一个有趣的小课题,内容是模拟气体的运动轨迹。最后,他们把气体的运动轨迹做成了视频。

  课题虽小,却也涉及复杂的计算。清华大学当然也有高性能的计算机,但像黄君贤这样的普通本科生,本来就少有机会接触,更谈不上用来做这类小课题了。

  但是,Google为清华大学提供的20台普通计算机,却帮助黄君贤完成了心愿。这20台计算机虽然普通,但用Google提供的程序把它们连起来,却能产生强大的计算能力,足以与高性能计算机媲美。

  让黄君贤受益的,正是Google向全球高校推出的“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计划。清华大学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与Google合作的高校。“云”指的是电脑的集群。

  这个表面不起眼的计划,实际却关乎整个互联网和Google的未来。其关键点在于,这些普通电脑连在一起,可以产生强大而持久的计算力。电脑已经从IBM的大型机、PC(个人电脑)、走到了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云计算”时代。这是一个互联网前置、PC退后的过程。

  3月17日,Google全球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北京访问期间,郑重宣布在中国大陆推出“云计算”计划。  

  “云计算”时代

  目前,PC依然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核心工具——我们用PC处理文档、存储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U盘与他人分享信息。如果PC硬盘坏了,我们会因为资料丢失而束手无策。

  而在“云计算”时代,“云”会替我们做存储和计算的工作。“云”就是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云”的好处还在于,其中的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保证“云”长生不老。

       Google就有好几个这样的“云”,其他IT巨头,如微软、雅虎、亚马逊(Amazon)也有或正在建设这样的“云”。

  届时,我们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不需关心存储或计算发生在哪朵“云”上,但一旦有需要,我们可以在任何地点用任何设备,如电脑、手机等,快速地计算和找到这些资料。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资料丢失。

  在3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施密特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云计算”就仿佛银行的自动取款机(ATM),我们出门再也不用随身携带大量现钞,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取用。

  Google的工程师谷雪梅则认为,PC时代好比每个人要用电,都得自己购买发电机;而“云计算”时代,每个人不必拥有发电机,直接从大型发电厂买电就好。

  “云计算”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据谷雪梅介绍,“云计算”之前,还有“晶格计算”(Grid Computing)等等,理念都是关于计算机如何协同发挥作用。十多年前,她还在读研究生时,就知道这些概念,但问题是,这些概念从来没有很好地得到实现。

  在谷雪梅加入Google以后,她发现这一类概念已经得到了实践。Google的技术,可以让几十万台计算机一起发挥作用,组成强大的数据中心。Google中国CEO李开复此前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说,Google真正的竞争力就在于有这些“云”,他们让Google有了无与伦比的存储和计算全球数据的能力。

  Google在创立之初,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云计算”和“晶格计算”等概念。但作为一家搜索引擎,Google在客观上需要拥有这些“云”。实际上,雅虎的搜索同样用到了“云计算”。

  谷雪梅说,Google的搜索引擎就是“云计算”最早的应用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Google是幸运的,一开始就坐在了“云”端。

  “云”的进攻

  在微软一统天下的PC时代,“云计算”的力量一开始显得并不那么强大。

  据谷雪梅介绍,过去,计算机硬件,特别是处理器芯片(CPU)很贵,Google自己的计算能力也很有限。但是,随着硬件成本越来越低,Google的存储和计算能力也越来越强大。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内容和用户需求迅猛发展,令“云计算”的需求越来越大。

  3月17日,施密特说,Google的Applications(包括Gmail、Google文档、Google对话、Google日历)、FaceBook等都是“云计算”的具体应用。

  去年8月28日,Google推出企业版套装服务“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标准版,接近于微软的网络版Office套装(办公室文字处理),其中包括了个人电子邮件(Gmail)、即时通讯(Gtalk)、日历(Google Calendar)。这一工具最迷人的地方,是一切由Google免费提供,无需用户维护和安装。

  去年10月11日,Google正式推出在线文字处理服务Google Docs &Spreadsheets。“这不就是网上的Word和Excel吗?”类似的惊呼和评论迅速扩散。当时,人们评论的更多着眼点,是新兴的Google挑战巨人微软。但如今,如果从“云计算”的角度审视,这不仅是两家公司之战,更是一个新的“云计算”时代对PC时代的挑战。目前,“云计算”已有足够的力度撼动传统PC。

  3月17日,施密特在北京表示,未来“云计算”将取代传统以PC为中心的计算模式。

  在这一背景下,2007年,Google推出“云计算”战略,可谓顺应时势。

  2006年,Google一位27岁的工程师克里斯托夫比希利亚(Christophe Bisciglia)回到母校华盛顿大学。他发现,大学里的计算机课程依然基于PC时代,与业界最新的趋势已经脱节。为了回馈母校,让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与业界的最新趋势接轨,比希利亚向Google申请,与华盛顿大学合作开设“云计算”课程。开始时,Google向华盛顿大学提供40台PC机,组成一个小型的“云”,用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自已的想法。

  这一计划得到Google高层的高度重视,迅速升格为公司一项重要战略。2007年,这一计划被命名为Google101计划,在全球的大学推广。2007年夏天,Google开始与清华大学合作,推广这一计划,黄君贤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比希利亚也来到北京,参与了这一合作项目。

  谷雪梅还介绍了一名国外本科二年级女生的故事:这位女生把全世界很多网站上的新闻搜集起来,按地点把这些新闻分类,然后加到Google地图上。这样,在Google地图上,点到某座城市,与这座城市相关的新闻就会显示出来。这虽然是一个小项目,想法很简单,但因为新闻来自整个互联网,涉及的数据计算量很大。

  谷雪梅说,大学生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无法实现,Google希望和大学合作,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并帮助学生建立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学会利用庞大的互联网数据。

  一位接近Google的人士分析,Google推出这一计划,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一是可以为Google培养未来的员工;二是从学校开始,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意识到PC时代行将过去;三是扩大Google在“云计算”领域的影响力。

  她说,在很多企业眼中,Google只是针对个人用户的互联网公司。企业把数据库交给你,会不放心。Google推广“云计算”,可以让企业意识到Google是这方面的领跑者。此外,对于个人用户,Google想推的服务不仅仅是搜索,未来重点要推Google的Applications。让个人用户了解“云计算”,也有助于这些产品的推广。  

  争夺制高点

  由于先天的优势,Google现在是“云计算”的领跑者。但同时,其他巨头也已意识到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且都在积极采取措施。

  3月17日,施密特在北京透露,Google只是“云计算”的参与者之一。

  2007年,亚马逊推出了名为“弹性计算机云”的收费服务(Elastic Compute Cloud),供中小软件企业按照需求购买亚马逊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

  谷雪梅颇为欣赏亚马逊的做法,因为其在商业模式上开拓了一条新路径。

  2007年,太阳微公司(Sun Microsystem)推出“黑盒子计划”(Project Blackbox),同样基于“云计算”原理,为政府、企业和大学的数据中心随时提供额外的计算能力。

  2007年11月,IBM也宣布了“蓝云(Blue Cloud)”计划,并安排200名工程师参与这一计划。IBM还宣布将在中国无锡建立第一个“云计算”中心(Cloud Computing Center),该中心将为新兴软件公司提供计算能力。

  2007年11月,雅虎也将一个4000台计算机的“云”,开放给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

  同月,微软宣布,将投资5亿美元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建设其第一个欧洲数据中心,用来支持如MSN门户和Windows Live以及Hotmail、照片共享、博客和在线存储等一系列在线服务。微软还将在伊利诺伊州建设一个大型数据中心,面积有八个足球场那么大。

  事实上,微软与Google已经在建数据中心方面较上了劲,双方都是每几个月都会花五六亿美元在建设数据中心上。今年3月,更有传言称,微软将新建24座数据中心。

  不过,微软最大的障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仍基于PC软件,如Windows等。

  显然,谁会是“云计算”时代的霸主还是未知数。■


   广告也精彩
Lunarpages Windows Hosting
版权所有:南京欧万网络服务工作室 www.owon.cn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