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快速扩张往往会引发企业文化的稀释,这成为处于上市传闻之中的阿里巴巴集团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阿里巴巴员工已经从去年的4000人增长到如今的6000人,根据公司的人力资源计划,到年底,将达到8000人。”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邓康明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经过过去几年员工人数的快速增长后,今年集团员工人数和去年相比将会翻倍。
“阿里巴巴的员工成倍增长不会稀释公司的企业文化。”邓康明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阿里巴巴已形成一整套招聘、培训和考核制度,以及一套颇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根据阿里巴巴的招聘程序,一般新员工都要经过主管业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副总裁等几道面试才能正式入职。
这几道面试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看人”。被称为“六脉神剑”的阿里巴巴企业文化,主要包括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和敬业六个方面。
“招聘新员工时,我们主要看他们本身是否诚信,是否能融入企业,能否接受企业的使命感和价值观。业务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邓康明说,阿里巴巴崇尚共享共担的团队精神,“不希望员工有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杨国安认为,作为一个在新兴行业中成长的公司,阿里巴巴的经营模式也在探索之中,对人才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的要求是阿里巴巴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阿里巴巴的独特价值主张是共同创业的梦想,一起改变历史的梦想,一起创造财富的梦想,一起分享财富的梦想。这就要求阿里巴巴在招聘的实践中,寻找很多相同价值观的人。”杨国安说,这也是阿里巴巴为什么员工流动率很低的原因。
根据阿里巴巴人力资源的调查,一般新员工都要经过1~3个月才能融入公司文化。
为了贯彻企业文化,对新入职的员工,阿里巴巴会提供一系列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主要包括对普通员工的百年阿里、百年淘宝培训,以及针对销售人员的百年诚信、百年大计培训。
除了在招聘过程中选对人,在阿里巴巴B2B总裁卫哲看来,如何能将企业文化延续下去,很重要的一个程序就是员工培训。今年阿里巴巴准备招聘的4000人中,有2000人是阿里巴巴B2B要招聘的。
“价值观再好,这么多新员工的加入,也会面临企业文化被稀释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招聘和培训,使企业文化被稀释得少一点,然后再慢慢回复过来。”卫哲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阿里巴巴特意为新员工设置3个月的师傅带徒弟和HR关怀期,而在入职6~12个月的时候还可以选择“回炉”接受再培训。
让人感到惊讶的是,阿里巴巴为了这个共同的创业梦想,不仅在招聘和培训上下工夫,在每个季度审核员工业绩的时候,价值观考核也占到50%的比例。
“如果有的员工工作业绩非常出色,但他如果不符合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依然无法通过考核,他不仅不能获得加薪、奖金、晋升,甚至有可能被辞退。”邓康明说,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说重视价值观,但像阿里巴巴这样把价值观考核与收益如此紧密挂钩的还很少见。
在阿里巴巴,员工通过考核被分成三种:一、有业绩,但价值观不符合的,被称为“野狗”;二、事事老好人,但没有业绩的,被称为“小白兔”;三、有业绩,也有团队精神的,被称为“猎犬”。
邓康明说,阿里巴巴需要的是“猎犬”,而不是“小白兔”和“野狗”,“对‘小白兔’会通过业务培训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而对于‘野狗’,公司在教化无力的情况下,一般都会坚决清除。”
“我们吸引新员工加入依然是共同创业的愿景。”邓康明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作为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怎么让员工从心里来认同企业文化或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创业、去奋斗,而不仅仅是把工作当成一种职业或养家糊口的地方,这非常重要。”
面对员工成倍增长带来的压力,邓康明表示,阿里巴巴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新鲜的血液加入,“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因为这个行业前面没有榜样可供我们借鉴”。 |